談判課程(一)檢討:拋開自我,才能繞過迷思達成目標

昨日七點出門,到教室完成任務後趕緊灌下兩杯咖啡提神,神經大條的我到了前一晚還是好興奮!一整天都保持高專注力,想完全吸收老師吐出的每一句話,細思的話每一個案例(包括剝橘子)都能拆解出好多含義與可能性,並想著要如何套用在自己身上。

以下我想透過實際演練(一):球員交換的過程回溯來檢討自己犯下的失誤。
課程一開始我加入第一組,在下午第一次的實際演練中,我也是第一個被交易出去的
我抽到的牌經驗勤奮速度三個數值都超過八十,但薪資高達180萬。而我所在的第一組卡片上提示要讓薪資降到最低,因此包括我在內,一開始就一致同意我是一定要被交易出去的球員。
此時我犯的第一個錯誤是,沒有想到要問老師這個演練的流程是一輪還是兩輪,要不要先探知其他團隊的卡片再做決策,而不是在彼此都不知底的情況下試著謀取最大利益。
(畢竟我是被交易的不二人選,更應該積極的去探聽其他組的狀況,找尋對自己更有利的環境,但當時我並沒有想到這一層)

接著很快分派了各人的工作:一人留在座位上記錄,其他五人分別到各組獲取情報,目標是找到薪資最少,又對薪資沒有限制的隊伍,接著我就被交易到第五組。
(此時想特別提一下,當我拿起包包要離開第一組時,佩茹給了我一個擁抱,說今天很高興跟你在同一組。這個小小的舉動不僅能讓我感覺很溫暖,也讓友好的關係能延續下去。)

第五組的卡片提示為交易到越多來自不同隊伍的球員,團體分數就會越高。除薪資上限800萬之外,沒有任何限制。
當我看到卡片內容,心想:這也太簡單了吧,把每個人都交易出去就好啦,但看到第五組的其他成員,他們似乎有跟我不一樣的想法,一直持續不斷地在獲取更多情報。
剛被交易過來的我,想先觀察狀況再行動,這時我看似旁觀者,卻已先在心裡預設了自己的立場,這讓我忽略了兩個重要的提示,讓隊伍最終無法獲得冠軍:
第一個是我詢問輔導員海威學長,大家的目標不是交易出去(交易誰?誰交易?)嗎?
他的回答是:是沒錯,但你要想,被“交易過來的人就會是你新隊伍的成員喔,這很重要。(此時的我一心想的是捨去現有的成員,沒有考慮之後的隊伍組成。)
第二個是小師妹看了我們這組的卡片,看看其他人的情況後對我說:所以你們要做的是完成更多的交易,而一組最多能有十一人

這倆個重要提示當時我都沒有認真深入去思考,不是我認為他們的意見不重要,而是當時我已完全陷入自己的立場與假設:我現在是第五組的人(並且不會再被交易出去),我要做的是用現有的成員交易到其他隊的人,但他們似乎沒有很想將自己交易出去。
(我的目的看似是為增加團隊的利益,其實只想到如何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站在我的立場上,無法理解其他組員的行動,因此我參與他們的討論想了解更多,但這時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沒有好好的去傾聽
當我詢問道:我們的目標不是達成更多次的交易嗎?他們回答:是這樣,但是……。這個但是我沒有放在心上,也沒有繼續探討,更沒有轉換立場去思考他們猶疑背後的想法是:如果我為了團隊利益而交易出去,我能得到什麼呢?
如果我原本就是第五組的成員,當看到卡片提示後第一個想法是我絕對不想要被交易出去,那麼我能將誰用什麼方法交易出去另外,如果我被交易出去,不就為第五組增加更多勝利的可能性?並且同時你會發現,大家都抱著相同的想法(目標已從團隊價值轉到個人利益),因此討論一直沒有結果,交易也一直沒有進展。
<當時的狀況是,你可以選擇不要變動,但這樣就幾乎沒有勝利的可能。>

如果當時,我的動作是跟其他組員說:我們現在大家都不會被交易出去,大家共同的目標是讓更多人加入我們,所以分頭去其他組說服其中一人加入我們的隊,我們就有最可能得到冠軍。
關於談判對象,另一個小師妹的提示:以組為單位去談會比較難。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是:每一組都有他們的團隊利益,而既然是比賽,絕對沒有一組會為了增加你們組的團隊利益而捨去他們的組員,因此只能各個擊破。
(而有沒有可能有組員會背叛原來的組呢?就早上屍速列車的票決來看,我覺得是有可能的) 

就像上課一開始老師舉出他在哈佛談判時的失誤:花了十五分鐘陳述自己的論點,最後完全無法說服別人改變立場,也無法讓雙方價值最大化。
我們既是一個團隊,首先要有解決問題的共識:我們想要得到怎樣的結果,確定之後,然後想我們該怎麼做?要針對問題解決問題,不要想試圖改變對方的價值觀。
這個實際演練,完全讓我們親身經歷了一樣的情境。當我回想整個實際演練的過程中自己所犯下的那些錯,發現很多錯誤與陷阱都是老師早就從實例分享中教給我們了:例如談安保價格要從消防法規中去修改合約內容面板產業的價格談判最後是與材料廠共同投資以創造更多價值……。聽的時候腦袋是理解了,想著是啊,當時這樣做就好了啊。」,但換到自己身上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一心只想著「我想要的是什麼」、「怎樣做才能讓我的利益最大化」,完全把那些教過的內容都拋在腦後了。

因為人性很複雜,只有當你完全收起自己的情緒與思緒,並把自己放在那個位置,才有可能產生跟別人相同的感受,然後才能了解他的想法。我相信談判能成功的最大因素就是「拋開自己」,畢竟旁觀者清,當你在跳脫回來時,才有可能找到新的思路與方法來解決,這也就是老師說的創造雙贏」。不知是慣性作用還是被養成的觀念,我們很常陷入一種「比較」的泥淖中無法自拔,其實談判從來不是為了比別人多贏一點,而是找到雙方共同能接受的結果。


經過這慘烈的一役:我學到很多,包括:

1.所有行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解決你自己的問題
2.若拋不開自我的框架,就找不到解決之道
3.傾聽,是放下自我成見與立場真的聽進去(想想別人為何給這樣的建議)。
4.在任何狀況下,多做沙推,多設計不同的情境,才能讓自己有更多選擇的空間與機會。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致親愛的奶奶

誰說平凡不偉大呢!在五月天「回到那一天」演唱會回到為愛而生的第一天

如果朋友像費倫一樣傲嬌怎麼辦?重看動畫《葬送的芙莉蓮》,找出讓她開心的魔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