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桃園鍾肇政文學獎文學寫作營(三)慢思慢寫:寫作逆子不速成卻更好的寫作術
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 你必須很努力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 身為文學愛好者,也想過世上有沒有毫不費力又賣座叫好的文學寫作術? 以前的作家,也許寫了一輩子,卻連家人都沒看過他寫的一篇文章,就此埋藏於不見天日的抽屜中。 讀不到的文字,就像說不出的愛。沒有人經過,就不會再次回頭。 現在有許多教人如何書寫的書籍與文章,但書寫這件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首先,很多人都知道 故事由文字組成。 但文字卻不一定就是故事 。 故事不是過去的事,是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的事。 明明書中描寫的畫面,都是你我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片段。但書寫跟現實就是不同。 日常中看到兩個人在對話,就能說是小說嗎? 究竟文字要如何變成故事? 一 、 文字的組成 : 通俗易懂且有說服力 我最近閱讀諾貝爾文學家得主羅曼 • 羅蘭( Romain Rolland )的 《 三巨人傳 》 。書中提到,公認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的托爾斯泰,幼年時期受到說書人講故事薰陶,認為創作不是一種技藝,是人們真實情感的表述。 托爾斯泰曾說: 「 你可以任意想,但你想到的每一個字都應該讓印刷廠的運送馬車伕讀得懂,用通俗易懂寫出來的文字一定沒錯。 」 通俗易懂不難,但是還不夠。 顧玉玲老師認為,文字好看的前提是要有說服力。 從外部描述開始,能觸動心弦的,才能引發共鳴。 你可以反過來思考,為何會選擇閱讀手上的那本書? 閱讀的目的與意義,其實就是為了找尋共感,找尋自己好像理解卻又不太懂的東西。 因此老師特別提醒, 「 作者眼淚太多時,讀者會來不及哭。 」 文字若參雜太厚重的情緒,反倒會沉重到讀者難以接受,需舉重若輕,讓讀者有進場的餘裕。 書寫的結果,必須 「 讓讀者像作者一樣地看見 」 。 讀到這,你可能會說:道理我都懂,問題是做不到啊! 別急, 周芬伶老師分享:創作和行動有著統一性,建議大家到處移動、召喚體驗、製造經驗。這涉及到第二個層次,也是書寫是否成功的關鍵,就是內容的好壞 。 二 、 故事的有無 : 如果還沒有故事,那就去創造故事 當時,我還是朝九晚十二的文字工作者, 隔著一個螢幕,每個人身上都帶著一把尺。 那把尺,時刻衡量我 所產出 的作品, 我卻毫無 辯駁的餘地。 每天電腦開機了.大腦卻死機了。 就像在街上偶遇許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