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發射正確訊號—結構力課後心得


 寫一篇文章,讓人們不時閱讀,在加速時代中暫停一下,撥個三秒鐘分享出去,不管是覺得對方會需要或是為了表達自己的生活價值觀,都是對寫作者最大的肯定,也是對自身寫作力最簡單檢視的方式。



自小,我就喜歡徜徉在書海中,但在進入書中的世界之前,我首先會在心裡定義我倆的關係。有時我是三隻小豬的豬媽媽,看兒子們如何克服惰性;有時我是賈伯斯的同事,一邊看他如何翻轉世界,一邊啃著薯條用鼻子哼氣;有時我又會化身為洪老師的學生,聽他如何掌握機會效應。

閱讀充分滿足了好奇心,但從沒想過,文字是如何讓書本同時跟無數人開啟對話的。

作為閱讀者,有時也會想像著,書本是個看似很近實質上無法觸及的存在,會不會此刻就看著外面來來往往的人群,內心想著,你們這些人,真的知道我是誰嗎?

在社會上庸庸碌碌,不知不覺自己也成了文案編輯,每天都會接到來自不同地方的挑戰信,開始一連串的質疑與攻擊,有時也會受到挫折,當思緒繞了數十個彎,最後才發現原來我只需要看圖說故事

很多人會想,這有什麼難的?
但其實,這意外的難,因為腦中已經裝了很多用不到的內容,必須瞬間將它們一股腦兒的倒出來,是一番大工程。

很多文字,看似難,其實不難,
看似簡單,卻能瞬間進到不同人心底的,才最不簡單。

從讀者變成作者,首先我必須先學會如何觀察文字間的結構,就像一個牧羊人,一邊將羊群帶領到草地與溪水旁,一篇用竿杖保護他們不會遭受到任何危險與威脅,彼此的關係是一種信任的詮釋,而不是由上而下自以為的保護或給予。竿杖不是武器,更不是權力,只是一把鑰匙,帶來愛與和平的鑰匙。


透過結構力分析文章的重點與希望傳遞的觀點,能更清楚知道,讀者不需要哪些,以及還需要哪些才能補齊他們腦中畫面的碎片。只有雙方的路接通了,文字才會產生意義。

這是透過文字,讓獵捕資訊的生活與發射訊號的工程都更輕盈的第一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致親愛的奶奶

2020單車環島的一騎一會﹕翻越臺灣,超越極限(Day0-1不斷懷疑人生的開始)

《葬送的芙莉蓮》教會我們開心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