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7的文章

紀錄片《IVERSON》-從平凡到超凡, He is the Answer

圖片
玉米鬚 、 紋身 、 金屬飾品,大好幾號的球衣顯得他看起來有些嬌小,身高才 183cm ,在籃球最高等級的戰場上卻能穿梭自如,勢如破竹。即使你對籃球運動一無所知,也一定聽過他: Allen Iverson 。 他是籃球界的嘻哈文化偶像,從貧民窟一步步走到籃球界的頂點,他對勝利的渴望為無數人點燃希望的火苗,這場歷程波瀾萬丈,並以最真實的樣貌刻下無數傳奇的時刻。 (一)初露鋒芒,芒刺在背 “我必須經歷我生命中所經歷的, 但我卻不能抱怨,因為這就是我所經歷的” 沒水沒電沒食物是他小時生活的常態,放眼生活周遭盡是灰暗與汙穢。 “當我看著爸爸向監牢走去時,我感到好失落,因為他才剛從那裡出來 …… “ 但他沒有就此往下沈淪,因為媽媽總是在他耳邊輕聲說: 「 你的未來有無限種可能 」。 小學時期的搬遷改變了他的命運,結交到好朋友以外,學校裡的一位美式足球教練挖掘出他運動的潛能,還指引他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長大後他同時在美式足球與籃球賽場上表現出眾,前程看似一片大好的時候,卻因在錯的時間走到錯的地方,被牽扯進一場沒有意義的鬥毆中,結果遭受不公平的審判而入獄。 他問奶奶: 「 我沒有做他們說的那些事,為什麼上帝還讓這些事發生? 」。           稚嫩的他尚不懂得為何大人們如此不講道理,不知道他所展現的鋒芒已使他不得不得提早卸下孩子的保護色,隻身走進猛獸如林的社會中。 (二)轉向的瞬間,世界為之瘋狂 “只有弱者才會放棄,我所有的經歷告訴我只有強者才能生存“  那場備受爭議的判決,讓他的知名度大開,出獄後一心鑽研籃球,成為 NBA 的選秀狀元,投入費城熱情敞開的擁抱。 最經典的 crossover ?沒看過別說你是籃球迷! 第一步是試探,跨出第二步時換手運球,晃過面前的籃球之神 Michael Jordan ,一球入網時,全場瞬間沸騰,彷彿預告 NBA 的新世代就此到來。 求勝伴隨著壓力,但他率性而為的 「 做自己 」,將 Hip-hop 元素帶進籃球,以不羈的外形無聲表達他的訴求與掙扎,這股自信與無畏的精神感染了全世界,影響力無遠弗屆。 而命運賜予他的不止那些,後來因被指控私藏大麻與槍械再次上法庭。 「 我的生命中有很多負面的的東西,

獵書No.1《德語課》-串回失落記憶的時代之河

圖片
承載記憶的河流,這一次,又將流往何方?從《燈塔船》,《失物招領處》到這本《德語課》, 「 時間 」 與 「 失去 」 是這位德國作家持續探討的主題,在對話互動中體現不同的價值取向,在片段描繪中吐納更多情感,試圖用文字築起一座堡壘,填放川流不息的記憶與生命的空缺。 這部作品取材自二戰時期畫家埃米爾 被禁止作畫的真實事件。 光看書名,會以為內容是關於德語的文法與詞句解析,但其實作者立意甚高,他調度了萬千詞語,由海及天的描寫豐富瑰麗,場景卻侷限在德國一座小農村與易北河畔的一座孤島上,讓讀者跟隨主角履行寫作的職責,將稿紙上的文字一個個從逝去的河水中浮蕩出來,踏上尋覓 、 串回失落記憶的旅程。 眼睛望著窗外,易北河在我模糊的印象中流過。我閉上雙眼,它仍不停地流,河上鋪滿了閃著藍光的淚珠。…… 1945 年 4 月 25 日,美蘇兩軍在德國易北河畔的一座橋上會師,東西線戰場終於連接在一起,同時德軍據守的地區被截成南北兩段。這一刻讓反法西斯戰爭的歐洲戰場終於湧現勝利曙光,為納粹政府的末日倒數揭開了序幕。 在朱光潛老師的《文藝心理學》中,曾將人在這方,傾慕他方的心境稱作「彼岸意識」。而在《德語課》中,這種類似情懷的轉變因素由空間置換成時間:在同一地點,將眼前的畫面與過往的情節做對照,反射出心中對歷史的悲歎以及對蒼茫未來無措的心情。 「 履行職責的歡樂 」這件事與「寫作」這個行為其實情感上都是互相矛盾的 。 作文是寫作者被指定一個題目然後攢動思緒進行書寫,「 履行職責 」也同樣不是出於自願的行為 。關於受迫情況下的行動,有兩種觀點的討論比較常見:一是結果論,即當事人心中確信對他人或世界是有益而執行 ; 一是交換論,因為部分權利被掌控在他人手裡,所以丟棄某部分的自我與相關權益來交換其他東西,例如金錢 、 自由與地位。在本書中,主角父親顯然是前者,他從始至終被桎梏在監督畫家的職責中,拒絕接受相異觀點。 父親想不出別的話來,只好提醒畫家說,迄今所發生的一切和將要發生的一切都要歸咎於他自己。 「 要記住,人之所以走入迷途,並不是由於他的無知,而是由於他自以為知。 」 一如盧梭在名著《愛彌兒》中所說的, 人之所以行惡,不是因為他不曉得什麼是正確的事,而是他自以為自己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戮力向前,這種「反向的正義」終對自己與他人造成不可磨滅的

掌握大局,才能突破困局 —101專案管理啟蒙課後心得

圖片
天下掉下來的不是餡餅,是一個專案 一天早上,椅子還沒坐熱,就看到老闆敲開我的門問候我說:「這期商周看了嗎?」「昨天買了,正準備要看。」「裡面有一篇關於大數據的文章寫得很不錯,值得研究一下。」當老闆的呵呵聲還縈繞在耳邊,一轉眼他的衣角就帶著門關上了。 一上課,Joe分享的這個情景特別讓我……心有戚戚焉。猶記得以前在出版社,社長開會時突然拿出一本書說「這本書很不錯,我“強力”建議你們要讀。」或者是前幾日老闆突然叫住我,滔滔不絕說著今年公司打算開發哪些新產品,說了一堆我讓我完全摸不著頭緒的話後就瀟灑地轉身走掉。 就算再怎麼遲鈍,聽到這些話也絕不會認為他們是單純在跟我分享心情而已!很多時候管理者們看似無心的一句話,其實就是一個專案,一件交付你去辦的事情。 那麼,他們到底是什麼意思?你又要從何做起呢? 想法轉化成做法,實踐做出對的成果 不管是在什麼情況下,專案管理者收到訊息的第一件事,是要立即確認三件事: (一)目標:對方的原始期待,也就是他們心中對這件事的藍圖到底是什麼? (二)限制:過程中必須克服或妥協的事項(例如時間、成本等等) (三)利害關係人:做這件事,對哪些人會有影響,他們的想法又是如何? 執行之前,務必要將以上這些事了解得十分透徹,即使要經過反覆反覆反覆的溝通也在所不惜,因為當專案開始進行,成本只會隨著時間不斷遞增,直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初步了解了專案管理的概念與做法後,透過分組的實戰演練,對於WBS與Big Table的使用方法也更為深刻。與午餐的飯盒與下午茶的點心一同咀嚼的,還有在腦海中不斷盤旋的問題,因為休息沒多久就要進行緊張的檢討了。我所在的這組成員們個個都很厲害,著實讓我學到不少,其他組們也都是臥虎藏龍(這些人都跟我一樣只是初學者嗎?) 成功的基礎是「我懂你」,尋找不完美中的完美方案 「專案管理」這個名詞對於很多人來說一定不陌生,特別是在這個不斷更新的世界中,面對變動的處理與對資源的妥善管理是必須學習的技能之一。不止在工作中,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上。例如母親節到了,要用什麼方法讓她開心? ->對象是誰? ->她的期待/需要是什麼? ->限制有哪些? ->如何實現目標? 諸如此類的事情,不管規格大小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在這不完美的世界中,如何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