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獨一無二的自己-從自我成長到生活運用工作坊(薩提爾模式導入)心得

兩個禮拜前的周五,凌晨兩點多回到家,一沾床就倒下睡著,五點多鬧鈴響起,洗完澡準備好東西就出門,目的地不是公司,而是內湖一棟商辦大樓的某間教室。

課前在樓下對面的小七啃著雞胸肉,咬著吸管喝豆漿,總算恢復了點精神,跟著人群搭電梯上樓,服務的工作人員十分親切,看到我就問中午要不要訂便當,一聽到這個眼睛又發亮了。

一走進教室,學員比原本想像的多,入座後一邊拿著手機打著一路上想的文案標題一邊觀察周邊同學,大家……為何會來到這裡呢?





 

Day1 你,決定你自己

 

常常有人說,我看起來十分冷靜,但其實就剛剛描述的整個過程,從下班回家到起床上課,這段期間包括對人的應對,我都是只是在虛應故事

有禮貌?那是回應外界對我的期待,以及有意識表現出我希望別人怎麼看待我的慣性行為

沒情緒?事實上身體的疲累與工作的壓力壓得我快喘不過氣,但我沒有去理會它。每當遇到困難,總是習慣性地運用理性思維去拆解與分析情境,我該如何應對他人?我該如何解決問題?我該如何活過這一天?光是這些東西就佔據了大腦百分之九十的容量,剩下那百分之十,就是在壓抑不時湧現的情緒與青筋,壓著壓著就習慣了,無視著無視著它彷彿就此消失了

這個世代,步伐很快,明明住在沒有戰火且便利的地方,但是好多個夜晚,連夢中我都在作戰,跟工作作戰、跟自己作戰、跟過去和未來作戰,然後鬧鈴又響了,帶著一身的疲憊繼續跟外界作戰、跟時間作戰、跟欲望作戰……

有多久,沒有好好深呼吸了?

有多久,沒有好好聽自己說話了?

有多久,沒有好好關心自己的情緒與感受了?

 

崇建老師是非常神奇的人,一開口就被帶動,不只是思緒,還有身體跟心裡的感受,那個被自己遺忘了好久,一個不被自己了解的「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而那個重要的人生課題,造就的原因幾乎都來自十八歲以前的生活經驗,只是我們一直刻意或是無意識地忽略它。

老師希望我們在這三天的課程中,至少開始學著做三件事:

1.覺察自己的內心狀態

2.學會好好應對他人

3.決定你自己是誰

 

雖然先前拜讀過老師的作品《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以好奇的姿態,理解你的內在冰山,探索自己,連結他人》,但只是懵懵懂懂、似懂非懂,大概了解人的外顯行為只是冰山一角,探究冰山生成的原因要往下挖掘,有對外界的感受、對自己的期待、渴望與獨特的觀點等,原理知道,沒有刻意練習就沒有用。那麼要如何練習呢?

課題一:深呼吸

感受從鼻尖吸入的氣流,延伸到腦門,下沉經過四肢與五臟六腑到達腳底,這是了解自己的第一步。

透過深呼吸,增加與自己的連結,感受當下的情緒,只是感受,別做任何判斷,應該有不少人跟我一樣總是帶著批判的眼光對待自己,遇到狀況會反覆地想「糟糕,我這次又搞砸了」「我就是做不好」……有人會說自我反省是好事,但其實這些自我批判的聲音並不會讓自己強化,反而會讓自己被弱化,這裡不是說失誤不該檢討,而是說不要被過去的倒影所綁住,失敗的經驗可以記取,但不要拿來折磨自己那該是養分,而不是毒品

課堂上,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你愛自己嗎?你怎麼愛自己的?」

如果你愛自己,為什麼在面對外界的期待時,不先聆聽自己內心的感受,就做出回應了呢?那個只是為了滿足他人期待而表現出來的人,又是誰?

事實上你可以決定你是誰,你應該要決定你自己是誰

學會深呼吸感受自己後,接下來,就進入到下一階段的對話練習。

 

 

Day2 對話,讓彼此更靠近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划著手機或正在想些什麼的時候,突然一個事件發生,例如經過的人把你的飲料打翻了,這時旁邊的人上前來關心,你卻煩躁的對他發脾氣?

遷怒或是被其他情緒帶動,而沒有好好應對他人,原因是沒有先覺知自己的情緒,所謂說話的藝術或是情緒的管理方法有很多,但首先應該是要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共處,如果沒有先承認情緒,就無法去引導與關心,那麼所做出的任何應對行為都不是自己在控制,無法主導整個事件,甚至你的人生。

 

什麼時候會開啟跟他人的對話呢?多數情況是為了解決事情,比如工作,接到任務,跟相關人員討論後執行,分工合作,完成即終了,這是理性的過程,但為什麼應該是理性的過程,卻常常發生不理性的爭執呢?

直到老師說明後我才了解,對話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要讓彼此更靠近。溝通方式不是說服,應該是全盤接納、嘗試理解,然後再一起找出共識解決問題。跳過前兩個步驟,要想直接獲得良好的結果,就會容易出問題。

除了工作,平時跟家人與朋友的相處也是一樣,看似感性且雙向的溝通,卻變成點燃戰火的炸彈。如果在對話中你只是一個勁的說自己想說的話,那麼這個對話的意義不就失去了嗎?難道不是因為渴望他人理解並包容才會開啟對話的?但你卻把對方當作一道沒有情緒思考能力的牆沒有生命的牆,又如何能給予你想要的溫暖跟關愛呢?

 

課題二:好奇對話

不帶任何主觀的將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先是從對方的行為舉止與談話態度感受他,對話首先是確認你心中的猜測,如你是否感到憤怒?你是否正在失落?你是否有些沮喪?」接著拋出純粹想要理解對方的問題,同樣不帶主觀意識,慢慢地,對彼此更靠近一點,從僵局轉向,找到多元的出口

 

 

Day3 表達,主宰你的人生

三天充實的課程裡,透過許多練習,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是的,是自己.包括跟他人的對談也是,是否有覺知道對話內容是自我的投射,以及對話中聽到哪個詞或描述有了不同的感受,那都是我,生活就是一連串情緒的體驗過程,當我覺察到自己的狀態,練習自己要留存在哪個狀態,決定自己是不是要體驗那個狀態或情緒,先接納再決定距離,這是一個人為自己負責任的表現。

一般頭腦思考的東西跟內心的感受是有差距的,如內心有創傷的人,不願去體驗或是沒辦法體驗,因為慌,因為怕,情緒如同一匹馬,駕馭它或是被駕馭,只有兩種結果。

老師也強調所有的情緒都不是問題更沒有對錯,問題是它的衍生物,也就是行為/事件,情緒可以允許,但行為必須掌控,什麼都不做也可以,不斷去回應自己的情緒,就是在療癒自己,別把自己的情緒加諸到他人身上,同樣的,也不該把他人的情緒背負在自己身上,透過一致性的表達,讓意識與情境達成和諧的結果,是我們人生的重要課題。

 

課題三:一致性表達

帶著開放性的心態平靜地聆聽他人,同時感受並接納雙方的情緒,與事件情境融為一體,用感性關懷引導道理性並正確的判斷與行為。

 

 

喚醒獅子,生命自會找到蓬勃之路

三天課程,內容非常精實且精彩,兩周來我不斷反芻著,包括第二天下課後上前找老師談話,那番談話,對我來說意義重大且深遠,非常感謝崇建老師給予的鼓勵與指教,也謝謝三天來的每一次眼神交會與每一句談話,以及暖心助教給予的建議與關懷。

課程結束後,肩上壓力仍然沉重,情緒還是不時受到他人影響,練習冥想時常常睡著但在別人沒有注意到的時候,我能轉過身來,跟內心那個焦躁、不安、懷疑、恐懼、難過、生氣的自己相處,那頭受傷後總是獨自在一旁舔舐傷口的獅子,話不多,不擅表達,但卻是真實且獨一無二的我,如同野花石頭,總使沒有能完全遮風避雨的殿宇,也自會找到蓬勃之路,向上伸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致親愛的奶奶

2020單車環島的一騎一會﹕翻越臺灣,超越極限(Day0-1不斷懷疑人生的開始)

《葬送的芙莉蓮》教會我們開心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