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1的文章

沒了專業,你還剩下什麼?我在沒有答案的課堂,爬向下一個成長階梯-「MTa 工作坊Level 2」課後心得

圖片
學生時期面對考試,要麼功課做在事前,要麼小抄帶在身邊,要麼朋友多交一點 ; 出了社會面對案子,要麼準備做在事前,要麼筆記帶在身邊,要麼長官多捧一點。 但你知道嗎?在 MTa 工作坊 Level2 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這一切都不管用了! 當你的大腦轉速跟不上比賽節奏,當你的核心肌群撐不過一攬繩子,當你的檢討效率比不上助教收卷的速度, 當 你 沒有名片上的頭銜,用不了吃飯的工具, 在一頭霧水的狀況下,該如何是好? 上周我再次踏入談判大師的教室,期待經歷Level1洗禮後的 自己 會有些不同 ,卻看到橫亙在目標之前 、 心中高聳的障壁 。 這堂課共有五個挑戰 ,沒有正確解答 ,沒有公式抄 ,沒有講義看 ,更沒有老師手把手的教 。 你可能想問:那到底 「 學會 」 了什麼? 我沒有學會玩機具的技巧 ,沒有學會看到題目就反應的能力 ,更沒有學會控制肌肉保持平衡的訣竅 。但我得到了比上述這些更重要的東西:相信自己能找出 領導團隊 通往成功的方法 。 一、勇敢做傻瓜 有些事情注重結果,有些事情看中過程,依情境跟個人狀況而不同。 在職場裡,長官往往不會關心下屬是怎麼完成工作的,只要結果令他們滿意就行。 當我剛畢業時,參與每個案子,比起最後能不能成功,更重視在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自己的能力是否提升。 隨年紀增長,在職場浮沉了一段時間,成了五顏六色的染色紙,不求回報的付出不知何時已不在選項內。 這種心境上的變化或可說是一種自我保護,也可以說是覺得自己再也不想承受成長的慘痛。 課程中有幾次,我都話到嘴邊又打住,事後問自己,難道我有要害別人嗎?既然沒有,我在顧慮什麼呢?  人不是無私的,利益當道的今日,面對所有選擇,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投資浪費的可能有多大、能得到什麼好處。因此,我也會用這樣的思維推斷他人的想法。 照理說,只要有發言,就會有討論,只要有討論,就蘊藏了同組無與倫比的集體智慧,能學習的東西也就越多。 沒有勇氣請大家跟我一起去嘗試,不是自覺方法不夠好,而是擔憂付出成本及事後後悔。   這讓我想起 電視劇 《 愛情公寓 》 裡的一個故事。  有次,放蕩不羈的呂子喬為了給高材生宅男 —陸 展博製造認識女孩子的機會,在公寓舉辦派對,但在女孩子面前毫無自信的展博仍裹足不前。 子喬隨意往兩點鐘方向一指,說: 「 這個就是你的目標,上! 」

獵書No.22《目標:簡單有效的常識管理》_(下)常識不平常:公司要賺錢,必先找出最弱的一環

圖片
  在找到真正的目標之前 主角羅哥被派至故鄉的工廠擔任廠長半年,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虧損,被迫裁員和減薪,生產力大減,每一筆訂單都延遲,他只有三個月的時間可以來挽救工廠。 他們想盡方法讓所有工人任何時刻都有事做,卻見到成堆的零件在機械旁待命,沒辦法展開裝配作業,原因是某個元件中的某個零件還沒經過加工處理,沒辦法進行裝配,也就沒辦法出貨。 即使眾志成城,但沒有正確的思考方法跟方向,往前看的能力幾乎和瞎子沒兩樣,遇事只能忙著反應,而無法事先規劃防範。 所有公司唯一的目標:賺錢 面對難解的問題,羅哥突然想起 某次出差,轉機時巧遇昔日物理學家鐘納,原是打算自吹自擂工廠運用機器人大幅增加效率的事情,卻被一語道破工廠的危機。 鐘納說道: 「 生產力是把一個公司帶向目標的行動。除非你知道目標是什麼,否則生產力就無意義。 」 羅哥回去後思索一番,得出 「 賺錢 」 這個簡單的結論。 許多人們認為是目標的專案:採購發揮成本效益、雇用好的人才、高科技、生產有品質的產品、銷售有品質的產品、爭取市場佔有率等等,都是事業經營成功的根本要素,有了這些,公司才能賺錢。但是,這些條件只是達到目標的方法。 假如公司不賺錢,那麼上述任何一個項目都變得一文不值了。 假如目標是賺錢,那麼以鐘納的話來說,能朝著賺錢的方向邁進的行動就是有生產力的行動,不能賺錢的行動就沒有生產力。 他詢問財務經理:我們如何知道工廠有沒有賺錢?最少需要幾個衡量指標? 得到淨利、投資報酬率和現金流量三個答案。 這是公司高層的價值觀,但對生產線上的工人來說,如同鴨子聽雷。   為此,鐘納提出一套衡量指標,不僅能充分表達出賺錢的目標,也能發展出工廠的營運規則 。 這套衡量指標共有三個衡量指標: 一、 有效產出:整個系統透過銷售而獲得金錢的速度 。 二、 存貨:整個系統投資在採購上的金錢,採購的是打算賣出去的東西。 三、 營運費用:系統為了把存貨轉為有效產出而花的錢。 這套指標包含了工廠管理的所有事情。在機場,鐘納只問羅哥三個問題,就能知道他工廠的狀況: 第一個問題:有沒有因為裝了機器人,而多賣出任何產品? [有效產出] 第二個問題:有沒有減少雇用的員工人數? [營業費用]   第三個問題:存貨有沒有下降? [存貨]   常見錯誤:把有效產出的世界當

獵書No.22《目標:簡單有效的常識管理》_(上)物理學家挑戰傳統商管思維:你知道超難背的元素週期表怎麼來的嗎?

圖片
 偌大的 會議室裡,大夥瞪著白板上寫的: 「 持續改善的流程 」 七個大字,鴉雀無聲 ,不要說動腦了,心情都鬱卒了。 工廠老大,也就是本書的主角羅哥看著他得力的部下們,問道: 「 怎麼了? 」 同仁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終於有人站起來,走到白板前面,裝出小學一年級教師的腔調說: 「 持續 ⋯⋯ 改善的 ⋯⋯ 流程 ⋯⋯ 」 回到座位上,他說: 「 即使我想把它忘掉,都忘不掉。 」 有句話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為了應付改變,許多企業 至少都推行過數個使人厭 煩 的改善計畫,結果? 幾乎所有員工,早就對「改革措施、管理方法、流程改變」這幾個字過敏了,滿腦子都是:「又來了」三個字。 我們都瞭解,改變的重要。 但更應該瞭解,改變的「目標」。   本書 《目標:簡單有效的常識管理》 不同於一般企管書籍,以小說的形式述說故事,注重想像跟思考,不注重機械式的理論跟記憶。有了這樣的編排,才能帶動讀者 共同的情緒 , 迎向那已搖轉過來的改變鐘擺。 不是從技術面的角度檢討,也不是說過去的衡量指標不重要,而是科技的發展使企業組織的成長有如走獸蛻化而為飛禽,所有管理觀念及其尺度非可亙世紀而不變。 這本書 出版於一九八四年,故事的背景設定於一九八○年代。 當時日本的「及時生產觀念」( JIT, Just In Time )使日本製造業生產力大增,許多歐美企業紛紛效法,但效果始終不如預期。 當時歐美企業家是怎麼想的?日本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想盡方法有效利用各種資源、降低成本,消除無效勞動和浪費,達到用最少的投入實現量大產出的目的。   但,這樣就是對的嗎? 本書作者高德拉特 (Eliyahu M. Goldratt) 對當時看似放諸四海皆準的通則發出很大的問號。  高德拉特本是一位物理學家,在 「 跨界 」這個詞還沒那麼多人知曉的時代, 從沒有人想過要以科學家的眼光來看企業的運作問題。 或許你會問:物理跟企業管理有什麼關係? 讀完本書,我從作者化身的人物-幫助主角羅哥的物理學家鐘納上,學到不讓傳統僵化思維的方法: 一、勇於挑戰基本假設,永遠沒有最後的答案: 傳統的管理思維確有垂直的莖幹存在,很多帶有當地人性格的特徵即已內化於其中。但絕對的真理有時反而會阻礙我們追求更深入的理解。如書中所言: 「 每當我們以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