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書No.6《終戰那一天 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夢不落與夢未醒的一線之隔




四天連續假期,宅在家該做什麼呢?
想從未竟的工作暫時脫身,拾起床頭擱置著先前同事推薦的《終戰那一天 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
因為性質跟目前正在進行的寫作工作有一點點相關,所以就很好意思的讀下去了。
讀著讀者,不自覺聯想起多年前看過的電影《風起》

一邊是披上皇軍制服,以日軍身分征戰的台灣人,一邊是只想設計出夢想中的飛機,卻打造出零式戰鬥機的日本工程師。

雖然立場不太一樣,
但看完書之後似乎有點了解,當年在電影院當影片播畢,卻遲遲不想起身的感受,
好像一旦離開了,心中有什麼就會消失了一樣。

書與電影陳述的都不單純只是一個人追尋自己理想的故事,
而是一整個世代的人
面對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在家國之間的徬徨與探索間被時代巨輪推動著,
在末路中腳步不停開創的一抹光影。 

動畫中,那些具體的、深刻地、更見骨見血的真實情節,被美麗的、畫風與故事給包裝了
糖衣炸彈如神風特攻隊等時代遺物,卻在書本《終戰那一天 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中,給補上了,
雖然還不是很完整的從大局觀,但這裡我只想就平凡如我的小人物們,
他們所經歷過的過去,拾取一些片段分享給還沒看過書,或者也跟我一樣
想在焦躁無助的今日,
面對分叉口有些無所適從的人,
回首往日戰爭世代的那些人、這些事,
仔細聆聽他們願意吐露的掙扎與遺憾。

掩下書本、闔上電腦,靜靜思索著;
當下次風起時,我們該做怎樣的抉擇?


這個世界就是場夢」大時局的殘酷意志vs崛越二郎純真的夢想

你見過風嗎?
溫暖身體的陽光來自光年之外的太陽,指引海人航向的北極星與南十字星等也能用肉眼找尋,但唯獨鼓動前進的風,它的存在只能從花草或髮梢的飛動中知曉。

即使如此,我們依然盼著它。

爬上屋頂,躺下枕著橫亙後腦杓的手臂看向滿天星斗沉思。
聽說看遠的地方能讓視力變好。

電影《風起》一開始,主角崛越二郎對飛機有濃厚的興趣,但因自己視力不好,很快地找尋到另一個夢想-設計飛機的工程師
從魚骨研究飛機結構,到逐漸接觸世界的真相,
雖然報章雜誌不會登載滿目瘡痍的城市樣貌,當人們也漸漸發覺現實與理想竟有如雲泥之別,這時離夢想還有幾步之遙,他還能停下來嗎?時代的巨輪拒絕回頭。

從國外見學回國,設計出舉世聞名的零式戰機,幫助公司重獲軍方肯定,也帶領飛行員翱翔於天空,向著未來一去不返,有如落櫻俯衝而下,成為終戰的祭念品

當零式戰機試飛成功,耳邊傳來興奮不絕的歡呼聲,他卻是憂喜交雜著:為了實現理想而親手製造出來的飛機,竟變成國家滅亡與人命殞落的催化劑。
矛盾的心理不時在他內心交織著,但就如同原子彈、核彈般,到底是製造出來的人應該背負責任,還是使用或下決定的人的過錯呢?而評斷的你又是站在哪個立場?

從小,他一直看向遠方的星空,在他的想像中,未來那片藍天會是怎樣的面貌?
飛機不是戰爭工具,不是經商手段,只是一個美麗的夢想,
但當夢想真的化為形體,如落櫻般墜落時,是否算實現了呢?心為何又如此沉重。

現實的世界,終究就是一場夢啊。
一場既美麗又殘酷的夢。


少年啊,要胸懷大志!」-從報效皇軍到逃離國境 東俊賢戰時的青春年代

軍人守則第一條:軍人需盡忠節
披上日軍制服的台人,從皇軍到盟軍戰犯,從日治到台灣自治,
現代處於和平時代的我,很難想像處於身分認同與文化差異下的人們,是如何無所適從。

一九三零年代出生於臺南新化山村的東俊賢,在親眼得見零式戰機的壯麗飛行姿態後,立志要加入空軍,在萬呎高空中與敵軍作戰,英勇抱國。(此時日本統治台灣已超過一個世代)
沒有大人複雜的思緒,下課後回到房間打開少年雜誌漫畫,主人翁即使被砲彈襲擊,只要打開黑傘,就能安全降落,再找機會反擊不是嗎?

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情有可原,滿州事變之後,日本將台灣作為進軍中國的跳板,每座城市都有軍事基地,戰爭物件滲透日常,在謀懂無知的小孩子眼中,既熱血又好奇,就像時代進步的號角聲,未來如此廣大而無畏。
「少年啊,要胸懷大志!」腦中不斷回響的這句名言,是收音機播放的英語節目中的一句話,也是日本向世界奮發前進的座右銘。

一九四二年,日本在中途島戰役中失利,國內人力不足,大量招募殖民的台灣少年上戰場。
面對老師與爸爸的阻攔,他堅毅地表示:「我要為天皇效命!」如櫻花一般,脫離母枝而飛舞於空中,融進時代的漩渦中。

滿腔滾燙的熱血,在親眼目睹宿舍的環境的髒亂與經歷同僚的死亡後,才真正初次觸摸到名為時代的巨大危險。而後分發到海軍航空技術廠,與特攻隊隊員面對面,看著眼前稚嫩的少年,對他們行軍禮,充滿元氣的乘上他們剛組裝好名為櫻花,化成一枚無名砲彈,衝撞敵艦而亡。

比起戰場邊陲的台灣,日本處境更是萬分危險,連日連夜的警報聲響徹雲霄,舉目而件都是屍體,東俊賢對於自己的選擇與未來感到從所未有的迷惘與不安。

終戰之後,他回到老家山村,在爸爸安排下進入師範學校,卻發生二二八事件,許多同事奔走到大陸尋求希望,不意走上另一條更艱難的道路文化大革命。

戰爭的殘酷、戰後的光復,時代給予這批少年少女巨大的考驗,原本心中懷抱的國家想像、瞬間消弭不見、立身出世原來如此不易。


終戰曲未終 人生荊棘路正要展開

風起的作者崛辰雄是我很喜歡的日本文豪-芥川龍之介的弟子,以和他同處一個世代的零式戰機設計工程師崛越二郎的生平為本,寫下他半自傳的故事。
《終戰那一天 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是臺大臺文所的蘇碩斌教授,帶領九位臺灣文學的年輕研究者執筆的寫作計畫,透過出場的各式人物,展示戰爭帶給人生的複雜影響。

在堅實的戰爭與苦難中,虛幻的文字就像歷史的接力棒,如今傳到了正在讀著、看著後人拾取的隻言片語的我們手中,又會詮釋出怎樣的人生況味呢?

二戰早已終結,今日全球卻面臨著依然慘酷的考驗,鍵盤面前是茫然的書寫者,操盤影響的是被蒙蔽的人心,新聞如戰事,如何產製真實、安撫人心、滿足需求是文字工作者不斷砥礪磨練的功夫,讀完上述的故事,不由得盼自己能看得更快、更遠,別讓基本的初衷,變成無意志被控制的害人工具。

無常如風起,人生不可棄。
前方荊棘遍地,我們就等待吧,讓風帶我們飛起,讓傷害減到最低,然後繼續往前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致親愛的奶奶

2020單車環島的一騎一會﹕翻越臺灣,超越極限(Day0-1不斷懷疑人生的開始)

《葬送的芙莉蓮》教會我們開心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