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得不厭世?讓文章美麗瘦身的三個秘密關鍵—深頁第四堂「觀點力」課後心得
看了數十本寫作相關書籍,也比不上一堂三小時腦筋打結不喊停的魔鬼課程有用。從傾聽 、討論、 拆解 、 分組 、 重新定義 、再到重新詮釋 …… 一晚上聽了二十多個故事(超享受),二十多次討論與練習(超想家),筋疲力盡之餘,我終於打破慣性思維,充分理解文章骨架存在的重要性了。(感謝師父) 限制不是為了練字,突圍只為與你(讀者)相識 坦白說,我不是個好學生,更不是一名好的寫作者。 閱讀時,看到讀不懂的文章會狂妄地說:「這人在寫什麼,看不懂。」 當別人說看不懂我寫的內容時,也任性的想:「反正你不了解我的明白」。 「 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 長久以來認為閱讀與寫作都是很私人的事情,最後卻發現什麼都沒能傳達出去,未來會不會就像 《 INTO THE WILD 》(中譯:阿拉斯加之死) 的那位獨行者一樣,為了追求自由而只能隱沒在荒野中了呢。 直到上了寫作課,經過一個月的實作與調整,終於覺悟到:自由無罪,但文章不經過梳理,設下框架限制,讀者很難找到路,走進文章裡的世界。 寫作,終歸就是建構一條平凡簡單的道路。看似理性的框架限制,不是一種束縛,也不是要把玩文字弄出新花樣,而是為了在與讀者有幸相遇時,確認對方能收到我想傳達的幸福訊息,終結寫作的孤單。 觀點聚焦,讀者注意力才不會輕易失焦 說故事好難,聽故事「更難」。 課堂上分享的故事,是來自於上一堂的課後採訪作業。在聽別人述說得津津有味,自己做筆記來分析整理卻不是件簡單的事。 課堂上,有位同學分享一個精彩的故事,但論點卻設得很模糊,因為題目太大了,讀者很難理解他要表達的內容重點。 這時,助教忘形提出建議:如果是很廣義的內容,最好加上分類幫助讀者辨認,例如「付出的愛」可以用節日分為「過年篇」「中秋篇」「聖誕節篇」 ; 或是用對象區分為「一起長大的朋友」「座位相鄰的同事」「針鋒相對的職場對手」 …… 等等。 「聚焦」的重要不止在寫作,也能應用在許多工作上。例如曾經編輯某寵物雜誌,在選題企劃時,想用「流浪動物」為主題。 但這題目太廣泛,必須「小題大作」:先將「流浪動物」的範圍縮小為「流浪狗」。再將「流浪狗」的內容聚焦於「以領養取代撲殺」。 選定主題,